- 我國通信業(yè)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快速發(fā)展時期
- 3G商用給運營商、設備商、終端芯片廠商以及業(yè)務提供商帶來巨大的產業(yè)機遇
- 各種3G及B3G、4G標準對于測試的需求各不相同,給測試、測量廠家?guī)頇C遇和挑戰(zhàn)
- 3G對測試儀器硬件本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,要求測試產品具備寬帶的解調分析能力
- 現階段測試測量要滿足2G3G融合組網的需要
- 市場要求測試測量廠商穩(wěn)步降低測試成本
- 加速成熟TD測試設備
當前,我國通信業(yè)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快速發(fā)展時期,全業(yè)務運營市場形成后,各運營商都加快了網絡升級及改造的進程,特別是我國正式進入到3G時代后,三大運營商加快3個標準的3G網絡建設,逐步開始3G商用,這將給運營商、設備商、終端芯片廠商以及業(yè)務提供商帶來巨大的產業(yè)機遇,同時,這些產業(yè)環(huán)節(jié)企業(yè)在研發(fā)、生產、建設、維護等過程中,都會用到大量的測試產品。此外,TD-SCDMA、cdma2000、WCDMA及其相關的運營網絡標準GPRSEDGETD-HSPA、EVDO、HSDPAHSUPA及演進的FDDTDDLTE,在技術上處于不同的發(fā)展階段,在射頻、協議等方面都有所不同,因此對于測試的需求也各不相同,這就需要從終端到網絡、從射頻到協議、從業(yè)務到QOS等各方面的測試。這對于整個測試產業(yè)來說既是一個極其難得的機遇又是一項挑戰(zhàn),對測試廠商來說最重要的是憑借優(yōu)秀的測試方案在3G機遇之下的“暗戰(zhàn)”中取勝。
雖然WCDMA與cdma2000在國外已經運營了數年的時間,網絡和終端等產業(yè)已經成熟,但是我國剛進入到3G時代,在特殊的國情下,包括TD-SCDMA在內的三大3G標準的網絡在我國建設和運營經驗不足,需要三大3G標準產業(yè)鏈各環(huán)節(jié)的企業(yè)加大投入,其中測試環(huán)節(jié)的作用則尤為重要,目前則需要解決2G3G融合組網、降低測試成本、提升TD測試成熟度、完善LTE測試、產業(yè)協作等五大難題。對于測試廠商來說,這些問題的攻克將會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。
滿足2G3G融合組網
相對于2G時代,3G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除了提供普通語音業(yè)務之外,數據業(yè)務將成為運營商的重點,將有更多的新業(yè)務新應用涌現,比如視頻電話、流媒體等,因此3G測試產品能夠提供對數據業(yè)務、多媒體應用等領域的測試與評估能力。同時,由于3G比2G有了更大的帶寬,更高的技術指標,對測試儀器硬件本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,要求測試產品具備寬帶的解調分析能力。
此外,在3G初期網絡覆蓋并不完全的情況下,2G網絡仍是運營商業(yè)務的主要來源,并且絕大多數3G用戶將在3G與2G網絡間漫游,保證2G3G網絡之間的平滑轉換非常重要,目前中國移動在TD-SCDMA網絡部署中就十分強調2G3G融合組網的問題,在此過程中,測試儀器的功能非常重要,首先要解決網絡覆蓋及干擾方面引起的互聯互通問題,其次終端的射頻協議一致性測試和IOT測試等也相當重要,終端的成熟度與質量直接關系到3G的推廣與發(fā)展,在基站仿真器模擬的不同網絡中,終端需要實現自由漫游、切換等,并在不同的系統(tǒng)之間實現語音、視頻通話、短消息/MMS互發(fā)等功能,從而幫助雙模終端驗證其在雙網待機及通話狀態(tài)下的性能。
穩(wěn)步降低測試成本
在目前的通信測試市場,國外廠商占據了領頭羊的位置,在3G標準中,除了自主技術標準的TD-SCDMA測試市場暫由國產廠商把握之外,WCDMA和cdma2000測試市場都在國際測試巨頭的掌控之下。國際廠商如安立、安捷倫、R&S(羅德與施瓦茨)等在測試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,能夠提供完整、優(yōu)質及高精度的測試解決方案,但是從國內市場了解的情況來看,價格偏高一直是廠商質疑的焦點。
安立有限公司市場部高級工程師徐江對記者說:“目前,國外測試廠商的生產與研發(fā)主要在國外進行,成本較高,因此價格偏高確實是國內市場上一直存在的問題,但是由于中國市場上競爭程度日趨激烈,迫使廠商之間互相展開了價格戰(zhàn)。并且中國進入3G后,市場需求量增大,在大規(guī)模生產的情況下也將相應降低價格。另外,目前各測試廠商推出的測試平臺可通用,相同的硬件可適合各個3G測試標準,同樣適合B3G甚至4G,這樣客戶用很少的花費就可以進行測試產品的升級。”
此外,幫助客戶降低測試成本是目前測試廠商面臨的最重打的挑戰(zhàn),同時也是提升自身競爭力最有效手段。R&S中國有限公司產品支持主管盛小風表示:“測試速度和測試產品的可擴展性是降低客戶測試成本的最有效手段。”
R&S與終端芯片廠商合作開發(fā)的智能校準和測試方案,大大加快了終端的生產速度。同時R&S的測試產品在設計開發(fā)時非常注重軟硬件平臺的通用性和將來的可擴性,2G的測試設備可以通過軟件就可以輕松升級到3G測試。
而安立測試產品的硬件平臺擁有開放性與模塊化設計,客戶通過安裝不同的軟硬件就可以支持更多的通信系統(tǒng)與測試需求,比如安立MD8470A應用測試儀與手機綜測儀MT8820B就可以支持WCDMA、GSM、TD-SCDMA、cdma2000等四種系統(tǒng)。此外安立的一款終端綜測儀提供了雙端口測量方案,單臺儀器可以同時支持兩部終端進行獨立測試,大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及設備投資。
加速成熟TD測試設備
對中國測試產業(yè)來看,當前TD-SCDMA、WCDMA和cdma2000三大標準的測試同樣重要,但是TD-SCDMA的測試成熟度明顯低于其他兩大標準,究其原因,其一,TD-SCDMA剛剛度過試商用階段,運營時間不如其他兩大標準;其二,TD-SCDMA測試的主力軍主要是國產測試廠商,他們在測試市場的經驗遠不如國外測試廠商;其三,國外測試廠商對中國TD-SCDMA市場信心不足,觀望期太長,沒有更早地將精力投向TD-SCDMA測試領域,造成整體測試水平有限。
徐江認為:“隨著TD-SCDMA商用化進程的不斷加快,TD-SCDMA市場將會越來越繁榮,未來對測試的需求會更加旺盛。”安立公司已開發(fā)出了一系列的TD-SCDMA測試儀表,有面向終端應用業(yè)務測試的網絡仿真儀MD8470A,最早支持TD-HSDPA并能同時支持TD-SCDMA/GSM射頻測試的手機綜測儀MT8820B,信號分析儀MS269xA,業(yè)界惟一可以對TD-SCDMA信號進行解調的手持頻譜儀MS272xB等。盛小風同樣對TD-SCDMA測試的市場充滿信心,R&S已經將部分研發(fā)轉移到了中國本地,目的就是更快地開發(fā)出更適合TD-SCDMA的測試產品。而國產廠商為了能夠把握住自主技術標準的優(yōu)勢,專心投入TD-SCDMA測試領域,以提高TD測試能力和設備成熟度,中創(chuàng)信測已經在產品和技術規(guī)劃、產業(yè)鏈合作、技術平臺建設、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增加投入,從而提升技術和經驗積累。
盡早完善LTE測試
不管是對于運營商還是設備廠商,占領市場先機都非常重要,他們在進行下一代演進技術的研發(fā)時也需要及時地得到測試解決方案。某設備廠商就曾經指出,目前測試廠商有時竟無法滿足下一代演進技術的測試工作,因此,測試廠商則要比設備廠商更早一步。盛小風指出:“下一代演進技術測試對廠商的要求極高,只有具備雄厚的研發(fā)實力,并一直走在技術前沿,才能在第一時間推出相應的解決方案。”徐江則表示:“測試產業(yè)投入大、技術難度大、風險高,所以如何控制風險是測試儀器廠商在新技術領域面臨的最大挑戰(zhàn),但是挑戰(zhàn)將提高測試產品與技術的水平,并將進一步推動移動通信技術的發(fā)展和市場的擴大。”
LTE已經成為各大運營商和設備廠商的下一代演進技術的研發(fā)重點,測試廠商也已經開始LTE測試的研究,但是目前來看,TD-LTE和LTEFDD的標準還未完善,特別關于終端的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還在制訂并不斷改進中,對測試廠商來講,在TD-LTE和LTEFDD測試方面都要緊密跟蹤標準的每一處細節(jié)改變。
在TD-LTE測試方面,R&S作為LSTI和NGMN成員,與各大運營商和設備廠商一起積極研發(fā)及推動TD-LTE技術,目前R&S測試解決方案涵蓋了研發(fā)、互操作性測試、一致性認證測試、生產、網絡部署、現場測試和服務等方面。安立推出了TD-LTE分析功能及信號生成功能,并會將在LTEFDD的終端測試儀器上擴展TD-LTE功能。
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,一些運營商推遲了FDDLTE網絡的部署,但FDDLTE測試還在迅速進展。目前安立公司可以提供LTE射頻測量方案、LTE終端芯片協議測量方案、LTE基站協議測量方案等,MD8430A基站仿真器已經可以支持2x2MIMO及下行100Mbits/上行50Mbits的測試速率。
此外,測試產業(yè)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就是測試廠商需要和運營商、設備商、終端芯片廠商甚至各研究機構進行及時溝通與合作,因此產業(yè)間的協同合作十分重要,以保障測試方案能夠發(fā)揮最大作用,從而最大地降低產品從研發(fā)到商用的時間,推動移動通信市場快速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
市場的膨脹將導致未來的測試產業(yè)競爭更加激烈,特別測試產業(yè)技術壁壘降低后,中國本土的測試儀器研發(fā)與生產能力必將逐步增強。同時客戶也會希望儀器產品更加簡單與智能化。因此,未來的測試產業(yè)不僅僅是在軟硬件能力上不斷地擴展,更重要的是要向用戶提供完整的一體化解決方案,甚至包括一部分測試外包業(yè)務,這也將是廣大測試廠商的努力方向。